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 ,智繪大美新疆一張藍圖
發布時間:
2023-02-07
近日,由國地科技承擔建設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經驗做法已在自然資源部官微“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專欄刊發分享,以下為全文。
共建共享,統一國土空間數字治理底座
(1)統一數據標準體系
在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規范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自治區“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要求,從數據標準、匯交要求、數據質檢等方面編制了10余項配套技術規范,為構建國土空間規劃 “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提供了標準支撐。
(2)統一底圖底數底板
依托自治區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通過“共建共享”整合4大類(規劃數據、現狀數據、管理數據、社會經濟數據),35小類,共計355項數據,形成覆蓋全域、坐標一致、邊界吻合、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數據資源體系,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監督提供了統一的底圖、底數、底板。
(3)統一服務接口規范
按照縱向上下貫通,橫向與其他信息系統對接聯動的建設要求,主要從數據服務共享、用戶認證、成果上報、功能服務調用等方面統一服務接口規范。
目前,系統縱向上已實現與地州系統對接,橫向上實現了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電子政務一體化系統等聯動,為自然資源業務協同提供了堅實基礎。
規劃引領,統籌優化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1)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
堅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優先保障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以邊界不交叉、空間不重疊、功能不沖突為原則,基于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底圖、底數、底板,協調解決劃定矛盾,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
(2)強化重大項目空間保障
通過系統統籌協調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能源等27類專項規劃空間安排,綜合平衡空間布局矛盾沖突,保障重大項目和重大產業空間落位。
以用促建,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
(1)研發編制工具,輔助規劃編制有序開展
結合新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需求,開發國土空間規劃基數轉換、雙評價可視化模型,構建城鎮開發邊界輔助劃定、規劃編制進度在線管理等工具或模塊,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有序開展。
(2)構建規則模型,保障規劃成果規范審查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則,根據分級分類規劃編制和數據建庫要求,明確數據質檢要求,底線約束、控制性指標、相鄰關系等審查要點,開發配套數據質檢和審查工具,并對規劃程序和報批成果形式做合規性審查,有力支撐過渡期規劃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審批。
(3)提升審批效率,助力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根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梳理空間準入、用途轉用、規劃許可等用途管制審查要點,開發報建審查模塊,并與自然資源電子政務系統對接,為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的合規性分析提供技術支撐,助力“多審合一”,提升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4)監督規劃實施,健全監測評估預警機制
基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城市體檢評估指標體系,結合規劃管控重點,系統初步建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研發動態監測、體檢評估、及時預警等功能模塊,可更加便捷、智能地實現對新疆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各類空間控制線和管控邊界等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測預警。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國土空間智慧化管理
(1)編管協同,保障規劃成果適用管用
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立足新疆實際,從規劃適用、管用的視角,做好、做實符合新疆發展實際和管理要求的規劃成果及管理規定。
同時,研發規則庫驅動的規劃智能化審查技術、規劃精準實施的成套輔助技術,結合新疆實際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測評估預警、雙碳目標下的主體功能區優化等模型,基于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助力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審查效率和實施管理水平。
(2)技術賦能,促進規劃業務管理智能
按照“全域數字化、編制智能化、監管實時化、決策精準化、治理網絡化”建設理念,系統以指標設計為基礎、規則制定為手段、算法研制為核心、模型研究為支撐,重點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指標庫、模型庫、規則庫、知識庫等,圍繞智能編制、在線審批、精準實施、動態監管四大環節,形成集指標、規則、算法、模型于一體,使空間規劃編制更智能、實施更精準、管控更科學。
文章來源:自然資源部
https://mp.weixin.qq.com/s/2aRUkGcN52deHcSsY_x2tA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