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地科技承建,中山市地類核查邁入“一鍵智辦”新時代
發布時間:
2025-07-03
中山市地類核查業務智能化建設顯成效。在某違法用地查處案例中,中山市使用地類核查智能工具,僅用3分鐘就完成1999-2020年的地類變化追溯,實現了地類核查從“人工研判”到“智能判定”的跨越式升級?;?ldquo;可視化交互+智能規則引擎+閉環質檢”技術體系,平均辦理效率提升99%,人工干預減少90%,真正讓地類核查邁入“一鍵智辦”時代。該工具由國地科技承擔建設。
以下為中山自然資源局官微報道全文。
地類核查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核心基礎性業務,直接關聯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建設用地審批、耕地保護等關鍵工作。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搶抓數字化轉型機遇,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對地類核查業務進行了全方位智能化改造,創造性地構建“可視化交互+智能規則引擎+閉環質檢”的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化核查技術體系,將核查方式從“人工研判”轉向“智能判定”,不僅實現“一鍵導入、自動核查、即時輸出”的智能化操作,更將平均辦理實效提升99%,人工干預減少90%,推動地類核查邁入“一鍵智辦”新時代。
智能帶圖收件,實現“一圖通覽”
新體系創造性地實現“帶圖收件”功能,將業務辦理與空間位置精準關聯。按照地類核查業務按應用場景及追溯核查年份要求不同,系統支持常規非追溯核查、常規追溯核查、省用地報批地類核查(追溯)、確權地類核查(非追溯)、違法查處地類核查(非追溯)五大類業務場景的智能識別和自動匹配。
在業務人員辦理起件時,實現了帶圖收件,業務材料與空間位置匹配,精準落圖,范圍線與地類數據一目了然,自動生成合規性報告,效率顯著提高,可視化操作不僅降低使用門檻,更讓核查過程直觀透明。
▲地類核查示意圖(來源:中山市自然資源局)
動態規則配置,實現“一表聯動”
面對跨越二十余年的多套地類體系并存難題和核查規則復雜痛點問題,創造性開發了“統一配置表”管理機制,并融合多時相數據,建立“分類編碼-追溯規則-平差算法”映射矩陣,將舊分類(1999年)、新分類(2003-2008年)、二調(2009-2018年)、三調(2019年至今)四大地類體系及其對應的追溯規則、平差標簽、歸類標簽等要素有機整合,統一納入一張配置表管理。
當政策調整,需要變動核地類規則,運維人員只需修改配置表參數,系統就能在數小時內完成全庫迭代更新,徹底改變了以往動輒需要半個月的運維周期而導致人工手動核查的情況。這一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確保了核查標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業務辦理提供了堅實保障。
▲配置一覽表(來源:中山市自然資源局)
智能核查分析,實現“一鍵生成”
系統根據五大不同業務場景定制化開發了智能核查流程,實現了自動提取分析結果、自動填寫表單、自動出具詳查圖等“三自動”功能。
在成果輸出方面,系統能夠自動生成標準化表單、詳查圖、核查報告、還原報告及矢量數據等完整成果包,且各成果相互動態關聯和核查驗證。地類核查從“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專業軟件”專業模式升級為“自動核查、一鍵輸出”智能模式,還實現了表單數據與空間圖形聯動查看,快速定位地塊位置、分布等信息,在某違法用地查處案例中,系統僅用3分鐘就完成了1999-2020年的地類變化追溯,效率較人工方式提升數十倍。
針對大型建設項目,系統創新開發了詳查圖智能分幅功能,可自動將大面積核查區域分割為標準分幅。同時降低了操作門檻,最大限度防控人工干預,確保數據一致性、準確性,數值精度、模板格式統一規范,提升了核查結果的使用效率。
▲地類核算自動追溯效果圖(來源:中山市自然資源局)
閉環質量管控,實現“一鏈精準”
為確保核查結果的準確性,系統創新引入“標準件閉環質檢機制”,實現了程序監控、自動預警和結果復算比對等功能,該機制將傳統依賴人工復核升級為“機器自動質檢+人工抽檢”的閉環雙保險模式,極大保障了核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程序的可靠性。
此次地類核查智能化改造,是市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管理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智治”的轉變,核查流程從“人工跑”到“數據跑”轉變。通過業務流程標準化、統一配置動態化、質量管控智能化,實現政策調整及時響應、核查結果精準可靠、業務辦理高效便捷等目標,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建設用地精準審批、耕地保護目標落實、違法用地查處等關鍵業務提供了更堅實、高效、準確的數據支撐,也為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數字化轉型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山樣板”。智能核查,降低了業務人員的操作門檻,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也為下一步基層管理事權下放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未來,市自然資源局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推動地類核查向更智能、更精準的方向發展,用科技力量精準守護好每一寸土地資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資源根基。
來源:中山自然資源
原標題:智慧賦能 精準高效!中山市地類核查邁入“一鍵智辦”新時代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