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長江之腎”,洞庭湖區生態遙感監測項目通過驗收
發布時間:
2022-07-06
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被譽為“長江之腎”,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湖南水利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基地。
然而,受江湖關系、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洞庭湖區生態系統也曾亮起“紅燈”,出現淤積萎縮、調蓄功能減弱、生態環境惡化等系列問題。2017年以來,湖南省高度重視洞庭湖生態保護及治理,部署開展了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日前,由國地科技承建的洞庭湖區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生態變化遙感監測系統項目通過驗收。經評議,專家組認為,項目研究成果在助力洞庭湖區生態環境重大案件查處、長江岸帶生態環境督查及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遙感技術在自然資源監管、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中的應用深度和廣度。
洞庭湖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簡稱“洞庭湖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為湖南省自然資源事務中心,其作為使用方對本項目建設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根據國務院、湖南省對洞庭湖區自然資源監管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保護需求,國地科技按照“理業務、治數據、建模型、智監測”的建設思路,基于多源多時相遙感影像資料,研發了包括洞庭湖區影像管理、河湖岸線開發利用、水資源和水生態等內容的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生態變化遙感監測系統,有效輔助分析洞庭湖區江湖關系與湖泊變遷、國土空間全域全類型土地利用變化、國土空間生態動態監測等狀況變化。
1.構建影像圖譜盤活數據資源
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數據格式,將歷史積攢的大量基礎資料和影像成果數據進行分類存儲與信息關聯,有效解決數據存儲分散、數據檢索困難等問題,建立時序全面、動態更新、存取便捷的數據資源體系,實現多源多時相數據的匯聚能力全面提升。
2.融合高新技術優化智能識別
項目基于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模型,全面支撐水資源、水生態、國土空間開發等要素的變化和類型識別,解決了人工目視識別的主觀性與低效性問題,最大限度的提升地表覆蓋用地分類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3.支撐事務工作提升管理效能
項目緊密結合洞庭湖重點實驗室管理事務,建立從立項申請、課題審核、階段成果提交到結題申請全流程開放課題管理,著力提升事務保障和管理效能。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