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資源部將加快推進用途管制監管系統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8-26
近日,自然資源部組織全國自然資源(海洋)系統開展用地用海要素保障視頻培訓會,對近期印發的《關于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和《關于加強用地審批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通知》進行全面深入解讀。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出席培訓會并講話,部相關司局負責人針對政策涉及的國土空間規劃、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土地利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用海用島審批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會議要求,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要重點從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規范指導、強化技術支撐、堅守底線四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及時落地建設,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在強化技術支撐方面,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用途管制監管系統建設。各地要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要求,加快建成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特別是先期開展建設試點的9個省份和12個城市,要盡快實現部、省、市、縣互聯互通,實現在一張底圖上審批用地,實現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是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抓手,是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核心制度,是推進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國地科技按照“摸現狀、理業務、塑體系、建系統”四步走的思路,建設了面向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管系統。以“碼”為鏈串聯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面向多級多部門用戶提供用途管制六大業務應用場景,構建“三網、一系統、一個庫、一個碼、六場景”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管新格局,推動用途管制全周期數字化管理?,F已在寧夏、新疆、海南等地,開展了相關實踐。
在寧夏,依托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研究的基礎,將用途管制擴大到生態、農業、城鎮等所有空間,開展建立全域、全要素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為寧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完善空間治理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在新疆,圍繞用地預審與選址、批次項目用地、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和國有未利用地備案業務,開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用地報件系統,搭建業務上報、統一受理、智能圖審、綜合查詢等應用,實現業務報件全程留痕監管,為業務審批提供相關空間疊加分析應用,全面提升建設用地報件審批效率。
在海南,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體化信息平臺。該平臺是海南省“機器管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了空間規劃“編、審、調、用、督”全周期,通過推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機器賦碼,建立全鏈條管理、全過程留痕制度,減少人工干預,杜絕人情規劃,增強規劃剛性,推動實現國土空間智慧化治理。2021年,海南省“機器管規劃”被國務院列入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通報表揚。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