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與國土空間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通過論證
發布時間:
2022-01-06
2021年7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公布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其中“碳中和與國土空間優化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該實驗室由南京大學、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國地科技聯合建設,聚焦長期氣候變化與碳排放、國土空間碳源/匯機理與評估、國土空間演化與碳效應、碳中和國土空間優化等重點方向的研究,以推動國土空間低碳開發,形成一批揭示中國國土空間碳源/匯機理的高水平應用成果為目標,為開展國土空間碳減排應用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和決策支持。
近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在南京大學組織召開“自然資源部碳中和與國土空間優化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論證會”。南京大學、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和國地科技的代表參加會議。
論證會由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科技處葉忠華處長主持,會議邀請南京大學王穎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楊桂山院長、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朱鳳武院長、華東有色海洋院胡建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工、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陳家祥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作為評審專家。
黃賢金教授代表實驗室作“建設運行實施方案”匯報,在回顧實驗室籌備歷程的基礎上,介紹了實驗室建設背景、總體發展目標、重點建設任務與運行方案、近期年度計劃安排以及相關保障措施。
王穎院士首先肯定了實驗室適應全球科學發展、符合國家建設需求的建設背景,并從定位與目標方向補充了對實驗室科研導向的學科建議,著重強調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須滿足國家發展需求、時刻保持科研敏感性。同時,建議實驗室發揮南大人才優勢、積極擴充中級研究人員和其他團隊,以牢固全面發展的科研基礎。
朱鳳武院長表示,碳中和實驗室建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十分充分,在輔助國家實施“雙碳”重大目標的途徑上找到合理著力點、準確迎合發展需要;并從可行性上肯定了實驗室以南京大學為人才基礎建立的多學科導向科研梯隊。最后對重點實驗室的發展予以肯定和期盼。
陳家祥高工則強調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需體現實用度、明確開發方向,他提出實驗室的科研導向需考慮國土時空格局的演變,加強對長時段氣候變化的追溯與碳排放研究。他表示,實驗室可參考國家級開發園區/新區的建設,增強科研的智能化與信息化,抓住示范案例、分析典型場景及具體應用,進一步拓展與綠色企業及平臺的交流合作。
胡建總工進一步肯定了實驗室目標與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并對實驗室的研究導向與學科方向提出見解,建議實驗室建立江蘇與其輻射地區的創新平臺聯盟,以加強以江蘇為中心的科研合作力量、滿足江蘇高速經濟發展的需求。
楊桂山院長針對實驗室建設和運行兩方向提出細致建議,對科研導向、學科方向和學科間的關聯度提出看法。他強調,實驗室的目標需清晰明確、符合國家發展政策,重點著力于科研方面的輸出與可視化成果展現。并進一步拓展學術交流與開放合作,增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研究合作的機會。
會議最后,葉忠華處長總結了本次論證會重點,專家領導們就會議內容形成了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論證意見。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