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地科技信息化技術助力中山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
發布時間:
2025-05-08
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微報道了中山市積極探索創新土地管理機制,以信息化技術助力土地開發利用全流程監管。
項目以不動產單元號為紐帶,串聯土地供應、開發、閑置處置全流程,通過智能預警和自動督辦功能,實現“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已精準監管5515宗土地,主動預警3167次,高效處置閑置土地1272宗,顯著提升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未來還將深化“一碼管地”應用,實現規劃、建設、驗收的全鏈條閉環管理,不斷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資源要素保障。
該項目由國地科技承擔建設,以下為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微報道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家、廣東省關于土地管理的相關要求,解決土地低效利用等問題,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積極探索創新土地管理機制,依托中山市自然資源政務信息平臺,建立用地監管臺賬和監管流程,通過信息化技術助力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
構建全生命周期用地監管臺賬
以不動產單元號為核心,土地出讓合同為準繩,建立用地監管臺賬,臺賬中記錄土地從供地審核、土地變更到開發利用、閑置處置的全生命周期關鍵信息,可對每一塊土地的供應和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精準跟蹤,重點監管土地出讓金繳納情況、開工時間、竣工時間、是否閑置等指標。
信息化技術規范監管流程
在供地審核、地政函和閑置處置等三大類土地業務驅動下,信息平臺自動獲取更新用地監管臺賬中開工日期、竣工日期等關鍵時間節點,標識地塊狀態,輔助業務人員提前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督促用地單位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相應的建設任務。
針對即將發生用地違約的已供土地,信息平臺自動向用地單位和業務人員發送預警提醒短信,并可自動生成對應土地的閑置處置業務,有效減少土地閑置現象的發生。
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取得顯著成效
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信息化機制自2024年8月上線運行以來,信息平臺共建立了5515宗用地監管臺賬記錄,發出違約預警提醒短信3167條,進行土地閑置處置1272次。通過建立用地監管臺賬和監管流程,實現了對全市土地供應利用的全面、動態、精準監管,降低了用地違約和土地閑置的風險,促進了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撐和用地保障服務。
下一步,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將繼續深化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相關工作,研究通過“一碼管地”等技術手段,將用地監管臺賬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驗線、建設工程規劃條件核實等業務串聯貫通,從而實現對土地動工、驗收情況的動態監管,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監管的規范化、精細化和協同化水平。
來源:廣東自然資源
原標題:中山:信息化技術助力土地利用全流程監管
更多資訊